泻下剂有很多,你真的知道每个怎么用吗

导读:凡以通便、泻热、攻积、逐水等作用为主,用于治疗里实证的方剂,统称为泻下剂。

泻下剂是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,凡燥屎内结、冷积不化、瘀血内停、宿食不消、结痰停饮、虫积之脘腹胀满、腹痛拒按、大便秘结、或泄利、厚苔、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、均可用泻下剂治疗。里实证的证候表现有热结、寒结、燥结、水结之不同。热结者,当寒下;寒结者,当温下;燥结者,当润下;水结者,当逐水;里实而兼正气不足者,当攻补兼施,故泻下剂相应的分为寒下剂、温下剂、润下剂、逐水剂、攻补兼施剂五类。

下边小编会介绍五类泻下剂的代表方剂:

1.寒下剂

大承气汤

《伤寒论》

泻下剂-寒下

大黄(12克)厚朴(15克)枳实(12克)芒硝(9克)

大承气汤用硝黄,配伍枳朴泻力强,痞满燥实四症见,峻下热结宜此方;去硝名曰小承气,便鞕痞满泻热良,调胃承气硝黄草,便秘口渴急煎尝。

峻下热结。

(1)阳明腑实证。大便不通,频转矢气,脘腹痞满,腹痛拒按,按之硬,甚或潮热谵语,手足濈然汗出。舌苔黄燥起刺,或焦黑燥裂,脉沉实。

(2)热结旁流。下利清水,色纯青,其气臭秽,脐腹疼痛,按之坚鞕有块,口舌干燥,脉滑数。

(3)里热实证之热厥、痉病或发狂等。

水煎服,大黄后下,芒硝溶服。(古法:以水一斗,先煮二物,取五升,去渣,内大黄,更煮取二升,去渣,内芒硝,更上微火一、两沸,分温再服。得下,余勿服。)本方煎煮方法亦应注意,原书是先煮枳、朴,后下大黄,最后下芒硝。因硝、黄煎煮时间短,可以增强泻下作用。

使用本方时,应以痞(心下闷塞坚硬)、满(胸胁脘腹胀满)、燥(肠有燥屎,干结不下)、实(腹中硬满,痛而拒按,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中硬满不减)四证及苔黄、脉实为依据。正如张秉成说:“此方须上中下三焦痞满燥实全见者,方可用之”。

2.温下剂

大黄附子汤

大黄附子细辛汤

大黄3两,附子3枚(炮),细辛2两。

温阳散寒,通便止痛。主阳虚寒结,腹痛便秘,胁下偏痛,发热,手足厥冷,舌苔白腻,脉紧弦。现用于肋间神经痛,坐骨神经痛、肾结石、胆结石、慢性阑尾炎、胰腺炎、腹股疝等见上述证候者。色疸者,身黄,额上微汗,小便利,大便黑,此因房事过伤,血蓄小腹而发黄,故小腹连腰下痛。此方实能治偏痛,然不特偏痛而已,亦治寒疝、胸腹绞痛延及心胸腰部、阴囊焮肿、腹中时有水声、恶寒甚者。

大黄附子细辛汤(《金匮要略今释》卷三引《漫游杂记》)。

3.润下剂

麻子仁丸

麻仁丸(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十五)脾约麻仁丸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六)。

麻子仁克芍药克枳实克(炙)大黄克(去皮)厚朴克(炙,去皮)杏仁克(去皮、尖,熬,别作脂

润肠通便。治肠胃燥热,津液不足,大便秘结,小便频数。现用于习惯性便秘见有上述症状者。

每服10丸,日三服,渐加,以知为度。

方中麻子仁润肠通便为君;杏仁降气润肠,芍药养阴和营为臣;枳实、厚朴消痞除满,大黄泻下通便,共为佐使。诸药同用,共奏润肠通便之功。

4.逐水剂

十枣汤

芫花(熬)甘遂大戟各等份,上3味等份为末,或以胶囊贮之,以大枣10枚煎汤,调服。药末1.5-3g,每日一次,清晨空腹服。熬:即慢炒变色。《宣明论》曰:“仲景乡语云炒作熬。”

主证:心下痞硬胀满,牵引胸胁作痛。

副证:咳嗽,呼吸气短,头痛,微汗出,发作有时,不恶寒

或干呕,下利,舌白滑,脉沉弦。

5.攻补兼施剂

黄龙汤

《伤寒六书》

大黄(9克)芒硝(12克)枳实(6克)厚朴(3克)当归(9克)人参(6克甘草(3克)

攻下通便,补气养血。

阳明腑实,气血不足证。自利清水,色纯青,或大便秘结,脘腹胀满,腹痛拒按,身热口渴,神疲少气,谵语,甚则循衣摸床,撮空理线,神昏肢厥,舌苔焦黄或焦黑,脉虚。(本方常用于伤寒、副伤寒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乙型脑炎、老年性肠梗阻等属于阳明腑实,而兼气血不足者。)

水二盅,姜三片,枣二枚,煎之后,再入桔梗煎一沸,热服为度(现代用法:上药加桔梗3克、生姜3片、大枣2枚水煎,芒硝溶服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ihjqy.com/zz/9928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