援滇middot日记又一个首例,

5月12日,是7岁腹股沟疝气小患者李宝宝(化名)出院的日子,他也是云南省医院首例腹腔镜单孔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病例。

半年前,宝宝走路时经常感觉右侧腹股沟疼痛不适,一摸还真有一个肿块,妈妈带孩医院就诊,经检查,宝宝被诊断为右腹股沟疝。

“以前应对小儿疝气,我们使用开放的方法——腹股沟区传统疝高位结扎术,上次过医院孔祥东老师教了腹腔镜下双孔疝修补术,效果很好。”医院外科的兰医生说道。

双孔小儿疝修补术,就是在患儿肚脐周围皮肤上做一个5mm穿刺套管,放入摄像头,观察腹腔情况。根据需要,腹部其他位置再做一个5mm穿刺套管孔,放入钳子,协助牵拉疝囊周围的腹膜组织。另外,在腹股沟区使用疝针进行疝气高位结扎术,两个穿刺孔加上一个疝针孔,相对于传统疝高位结扎术,新的手术方式对患儿的损伤更小。

我建议联手做一台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,只需要肚脐周围打一个5mm穿刺孔,放入摄像头观察,在腹股沟区使用疝针进行疝囊分离。如果遇到不容易分离的空间时,可以向疝针内注水,水囊会扩展腹膜与周围组织的疝囊外空间,方便进行疝囊周围组织的分离,最终行疝囊高位结扎。“这样,孩子只有一个肚脐5mm穿刺套管孔,一个疝针孔,损伤会更加小,疼痛会更加轻。”我的新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,得到了大家的赞同。

爱动脑的兰医生“抛”出疑问——缺了一个协助孔,就不能在患儿腹腔牵拉疝囊外腹膜,医院还没有这样的注水疝针,怎么办?

嘿,这可难不倒我,略作思索,我有了答案——用腰麻针代替疝针!腰麻针的针孔内可放入结扎线,当遇到不易分离的疝囊外组织时,可通过针尾,使用生理盐水针筒,通过腰麻针尾部向内注水扩展腹膜与疝囊外组织空间,进而可以继续扩展疝囊外空间。

说干就干!我们使用腰麻针,顺利完成了小儿疝囊的高位结扎手术,但是腰麻针毕竟不是专用的疝针,虽然轻巧,但还存在疝囊线夹持问题、腰麻针尾部注水不方便问题等。

带着问题,我们反复观看手术视频,热烈讨论,“亭医+镇沅”的又一项国家专利“一种轻便可注水式小儿疝针”就这样诞生了!

国家专利名称:一种轻便可注水式小儿疝针

国家专利申请号:.3

申请人:

耿金宏(医院)

兰德刚(云南医院)

龙海林(云南医院)

文字I耿金宏

图片I耿金宏

编辑I万万

审核I胡晓敏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ihjqy.com/zz/11910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